- A+
本文已得到原作者授权转载
过去两年里,随着年龄的增加,自己的生活里也起了一些变化。有了一个可爱的小闺女,但工作的压力变得越发沉重,生活变得越发两点一线,每天忙碌在办公室、出差的路上、回家帮忙带娃之中。偶尔和以前同在美国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忆苦思甜,怀念以前在加州一拍即合说走就走的时光,感叹自从回了国之后,我们几个似乎都完全换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看不到忙碌当中那点令人欣喜的希望。 然而其实我们都知道,这并不能归罪于回国这个决定。我们怀念的也不是在国外的日子,而是没有束缚、追寻快乐的年纪。毕竟,人不能总活在那样的年纪里。于是我告诉自己一切的忙碌和压力都是生活的必然,默默地支撑,直到年初连续熬夜一个多月之后,在健身房里切身感受到了自己身体状态的糟糕,才真正重新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如果没有一点自己热爱的东西作为期许,又怎能让自己休整状态,满血复活,去面对明天更沉重的生活呢?于是我重新调整了工作,也借机调整了生活的方式。我想重新找到生活里那些令我充满活力的东西。 也许这两年里最接近一次像样的旅行,是六月和老婆大人带着小闺女的东京游,虽然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也拍了不少还算满意的照片,但毕竟找不回自己曾经上山下海的那种冲劲。于是望着自己护照上只用过一次的加拿大多次签证,想着自己向往已久的Canadian Rockies的湖光山色,于是在一番友好劝说下,老婆大人终于同意给我放个假,让我十一和我老爹来一趟加拿大老爷们父子摄影之行。 梦莲湖 班夫空中缆车 露易丝湖滑雪度假村 露易丝湖滑雪度假村 明尼万卡湖 幽鹤国家公园 班夫国家公园 阿萨巴斯卡瀑布 帕特里夏湖 帕特里夏湖 黄刀镇 黄刀镇 黄刀镇 格兰维尔岛 斯坦利公园 斯坦利公园 |
前言刚刚从不停的出差、熬夜、周末加班的工作中跳出来,换了一个不那么劳累的工作,然而 毕竟自己还处在工作的适应期,本着我在北美几年的生活经验和对加拿大的了解,以及仗 着对当地语言文化的无障碍安全感,十一假期之前并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去细作准备工作。以下是尽我所能整理的一些信息,希望分享给大家,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本人: 处在20岁尾巴末梢、马上就要进入奔四年代的大龄青年,在洛杉矶生活工作的四年, 从此走上了一条爱玩的不归路,成了一个被金融行业耽误的旅行爱好者。半吊子摄影 爱好者,荒废的民谣吉他手,狂热的航空研究僧,笨手笨脚的二把刀孩儿她爹。热爱 旅行,却反对将旅行高尚化,从不认同什么旅行让我认识新的自己、旅行让我变的更 加成熟、旅行让我变成一个更好的人这种小资鸡汤言论。对我来讲,旅行唯一的意义 就是让我从繁重的生活压力中暂时抽身出来,用美好的事物更新自己的精神状态,好 让自己重新投入到原本的生活中去。山河湖海、钢铁森林、文艺小镇来者不拒,对自 然风光最为着迷。靠着工作间隙的各种零碎时间走过美国的16个州;在美期间老婆大 人在多伦多与我长期异地,故多次奔赴加拿大,对北美的文化、环境、好玩的好吃的 好看的具有深厚的感情和一定的了解。最喜欢的旅游形式是自驾。乐于与各位分享旅 行经历。 为何与老爹一同旅行: 很多朋友们都希望趁着自己的父母还年轻,带他们一起去远行。我这次选择跟老爹一起旅行的原因可能更直观和实际:因为玩得到一起。我之所以对旅行上瘾,最初的原因还是6年前在美国Master毕业的时候,爹妈一起和我在美国毕业旅行的时候,老爹给了我一台他淘汰的单反,从此开启了我对摄影的爱好,也让我对这个世界更加好奇,想要把每个地方不同的美通过镜头展现出来。老爹是个心态很年轻的人,从6年前那次毕业旅行开始,为数不多的几次一同旅行,他背着沉重的相机和三脚架,寒风烈日、日出日落,永远保持着旺盛的状态和探险精神。所以当我想要一场山河湖海的壮美体验,老爹是最能和我一同分享这种快乐的人。而现在我的小闺女还小,不能进行太远、太辛苦的旅行,老婆大人也便同意给我放个单飞假期。等到明年小闺女可以做我们的小跟屁虫,我也就该收收心暂时放弃上天下海的旅程、把每年为数不多的假期献给母女二人,去一些轻松而亲子的目的地。 目的地选择: 如前所述,这一次旅行是在当爹之后,带着一点愧疚感把老婆大人和小闺女抛在家的。为了最大程度减轻老婆大人的怨言和失落感,本次旅行我计划挑选一个她自己不感兴趣的(比如摩洛哥、缅甸这样的第三世界国家)或者她已经去过的地方。加拿大胜在自然风光,落基山脉是风光爱好者的必须打卡之地,我和老爹还从来没有涉足,而老婆大人毕业那年已经和她的爸妈游玩过。此外,我和老爹对北美语言文化都非常熟悉,准备工作比较有把握,游玩体验也相对轻松。今年恰好加拿大又被Lonely Planet评为2017全球最佳旅游地,于是本次目的地非他莫属。 开销: 加拿大总体而言不算一个低消费的国家,甚至消费水平可能整体高于美国。这次由于作为上班族的我出行时间只能选择十一旺季,因此机票酒店开销相对都不便宜。能够自由选择出行时间的朋友们一定可以比我们拿到更加实惠的价格。 以下开销均以分摊至个人计算(RMB近似值) 国际往返机票(北京-温哥华-北京):9,800; 加拿大国内机票(温哥华-卡尔加里-埃德蒙顿-黄刀-温哥华):3,700; 住宿(共10晚):共计约9,400,分摊至个人约4,700; 租车(6天):共计约2,400,分摊至个人约1,200; 饮食(共10天):共计约900加币,合人民币约5,000,分摊至个人约2,500(两人都是吃货,吃上开销较多,各位节约的朋友可自行调整)。 以上不算购物、零食等附加花销,总计人均消费约人民币22,000。 摄影装备: 我和老爹是风光爱好者,此番两个大老爷们出游,没有带任何女士,因此照片也以风光为主。以下是我选择的装备: 机身:Nikon D300老爷机(非全幅); 超广角镜头:Tokina 12-24mm(使用相对较少,主要拍摄夜空和极光天空); 广角镜头:Nikon 20-35mm(拍摄风景及人物使用频率最高); 长焦镜头:Nikon 70-300mm,主要拍摄风景局部及野生动物,但并没有见到什么动物。 滤镜:渐变镜是拍摄风景的必备武器,可增加天空层次,建议携带。 三脚架:拍摄日出日落极光及城市夜景之必备。 此番我的镜头选择是有一些断档的,然而综合考虑了重量、手头现有镜头的成像质量、以及受到贫穷限制了装备,还是舍弃了之前使用最多的万能狗头18-105mm,后来事实证明本次的镜头选择可以完全覆盖绝大多数用途。 签证: 加拿大目前向中国公民颁发最长10年期多次往返签证,并且不用像美国10年签证一样每两年做EVUS登记,一旦拥有,说走就走。我的签证是3年前取得的,这次没有做任何额外的准备工作,出入境毫无障碍。老爹通过淘宝 不过请注意加拿大签证与美国签证不同,签证期限以当前护照的过期日(如不到10年)为限,不能像美国10年签证一样在当前护照过期之、更换新的护照后仍可延续。例如老爹的护照只有4年有效期,加签也就只有4年有效期。对此他总觉得有点吃亏。其实,与其等4年再去办10年签证,我觉得反倒不如现在就走。第一,届时的签证政策有什么变化还未可知,第二就算拿了10年签证,又能真的去多少次呢,毕竟世界还那么大,好不容易又了假期,还是留给没去过的地方吧。 货币: 加拿大使用加元,当前1加元兑换人民币汇率约为5.3-5.4。我们此行的全部机票、租车以及约70%的酒店住宿概有70%是在网上提前完成预付,因此除了吃以外,其他大额花销方面并没有太多的使用加元现金的压力。本次安全起见,我们行前换取了3000加元,10天的暴饮暴食基本全现金,最后留了不少余额给各种零碎纪念品。 租车: 游览Canadian Rockies一带(包含Banff、Jasper、Yoho等相邻的国家公园)最佳方法当然是租车。本人现有有效的中国驾照,以前的加州驾照已经随着离开美帝而作废。本次出行加拿大,我和老爹都使用了[租租车]app提供的免费中国驾照翻译件,亲测加拿大Avis可以认可,好评推荐。如果去其他地方自驾,建议各位确认当地的租车公司是否认可该证件。 这个小白本就是租租车App提供的免费国内驾照翻译件,可供参考。 加拿大交规、路标基本与美国完全一致,和我国一样采用右侧行驶。与美国不同,加拿大采取公制,燃油容量以升计,速度和距离以公里计,对于国人来讲更加方便习惯。如果是国内有丰富驾驶经历的人,切记北美以下几点驾驶习惯和中国的不同: (1)换线、上下高速切记开转向灯,北美的驾驶文化是充分告知周围其他驾驶员你的驾驶意图,避免事故可能; (2)路权意识较强。在北美的驾驶文化里,拥有路权的一方(例如路口的直行车、行人等)通常不会像国内一样,通过路口时小心翼翼地观察四面八方来车,而是会直截了当的开过路口。同理,驾车右转时如果遇到过马路的行人,行人也不会避让来车,而是会我行我素地往前走。因此,充分尊重路权,当让则让,绝不抢行,避免事故可能。当然,当你拥有路权时(例如步行过马路),也可以果断一些,优柔寡断可能反而让其他人困惑。 (3)充分尊重Stop sign。遇到Stop sign时一定要停稳,因为stop sign是路权的一个充分体现,意味着此处其他方(例如横向路口的直行车、行人等)拥有比你更高的路权,他人不会避让你。同时,每个stop sign设计都有其道理,往往是在视线不开阔的路口、停车场出口等处。 (4)避让行人时一定停稳。国内驾驶时有些司机虽然有避让行人的意识,但仍心存侥幸,觉得不需完全停下,只要慢慢溜过去,不会撞到人就好。在北美万万不可,因为北美人的心理安全距离比我们大得多,必须停稳明示对方“请你先走”,否则可能引发不必要的纠纷。 (5)北美的警察拦截超速或违章车辆时,往往并不会鸣响警笛,也不会超车到前方实施拦截,但却会闪亮警灯尾随违章车辆。所以如果开车时从后视镜中看到闪亮警灯的警车,一定要立即在安全的地方路边停车(pull over)。这里就说到定期查看后视镜的重要性,因为国内驾车时这是一个被忽略的习惯。以往有过在美国/加拿大因为没看后视镜,被警察尾随警示后继续开了十几公里才发现。这种情况属于无视警察执法,一般会惨遭加倍重罚。 通信: 本次出国通信主要靠移动Wifi,使用当地的4G网络,相信各位出境游达人已经非常熟悉。不过本次加拿大行程主要集中在落基山区,大部分情况下白天在景区的信号并不好,很多时候连不上网,等到晚上回到当地小镇住宿、可以收到Wifi信号的时候,基本上也可以使用酒店提供的Wifi了。所以相比去欧洲的城市小镇游,移动Wifi对北美国家公园自然风光游的作用并不那么明显。而且现在出国游的移动Wifi太过普及,挤占了过多当地带宽,以至于多数国家都规定每日流量(例如我们租用的Wifi每天只有500MB高速流量,超出之后只能按2G速度上网),这几点提示大家注意。 国家公园年票: 2017年是加拿大建国150周年纪念,全国国家公园可以免费游览,但是仍然需要预定公园票卡(The 2017 Discovery Pass)。票卡通过下列网址填表预定,加国提供全球免费邮递,申请提交后约2周可寄到中国。收到后每张票卡可以使一辆车及全车游客进入任一国家公园。本次游玩实际经验中,Banff、Yoho、Jasper三处国家公园均没有人查验票卡,但是依旧请大家按规定申请。 票卡预定网址: http://www.commandesparcs-parksorders.ca/webapp/wcs/stores/servlet/en/parksb2c 加拿大国家公园管理系统寄来的全套材料,最右边绿色海狸鼠的卡片即为国家公园票卡,可以挂在汽车后视镜上。 附赠:日常口语沟通小贴士: 像任何一种语言一样,英文虽不如汉语博大精深,却也随着使用地域的广泛而出现了不同的习惯用语。北美的英语较为随意,虽然现在国内众多的年轻朋友们英文水平已经基本达到沟通无障碍的地步,但是若非长期在北美生活,有些习惯用语一下还真反应不过来。下面是我能想到的几个比较常用、但语意和字面不一致的口语,抛砖引玉希望帮到大家。 1. I'm good - 不是“我很好(I'm doing good)”的意思,而是“No, thank you"的同义词。比如服务生问你还需要加菜吗?已经每逢佳节胖三斤的你此时就可以说“I'm good. Thanks" (我现在这个状态刚刚好,不用再加啦)。 2. Plate Number - 如果酒店入住的时候前台让你在入住信息上填上这个玩意儿,她指的其实是车牌号(License Plate)。 3. AC - 其实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Air Conditioning(空调,尤其指冷气),这个缩写在北美就像TV一样常见。当然如果专指暖气,也可以说heater。那么cooler一定是冷气啦?非也,Cooler是前一阵火遍网络的“冰桶挑战”里面的那种便携式冰桶,也是野餐露营的必备良品。一帮朋友夏日里带上一个装满饮料和啤酒的Cooler也是一件快意飞马的事。 4. Ticket - 电影票,门票,各种票……当然还有一个常用的语境是交通罚单。如果你问当地人这里能不能停车,对方回答“You'll get a ticket",意思可不是“你要拿个停车票”,而是提醒你会被警察蜀黍贴条子。同理,Speed ticket就是超速罚单了。如果是去餐厅吃饭,需要管店家要一张停车票的话,可以索取“Parking Validation”。 5. Pass - 说到ticket就顺便说下pass,考试的时候当然是大家最希望的结果,其实还有个常用的意思就是——票,毕竟就是你的“通关卡”嘛。具体可以参见上面加拿大国家公园联票“Discovery Pass”。另外出行不可避免的登机牌——boarding pass千万不要弄丢哟。 6. Complimentary - 你见过会赞美你的wifi、停车场和饮料吗?Complimentary其实等同于Free,看见这个词就可以放心享用啦。 7. On the house - 有时候餐厅服务员犯了错误给你造成麻烦,或只是男服务员想恭维下可爱的妹子顾客,也许他会给你上一份你并没有点的小菜或者甜品,然后对你说“it's on the house"。可不要想着房顶上有什么玄机,他的意思是——这份甜品餐厅给你买单了。 8. Pull over - 并不是“拉过来”的意思,而是靠边停车,尤其因为违章被交警拦截停车。“Pull”是驾车时常用的一个动词,如果停车场管理员让你“pull forward”,就是要再往前开一点。 9. All-you-can-eat:见过写着“所有东西都能吃”的烧烤店、火锅店、寿司店吗?其实它的意思是“无限量任吃”,也就是我们国内说的自助。那么也许你会问自助餐难道不是Buffet吗?个人观察的结论是,Buffet适用于食物集中摆放、食客自取的自助餐(类似Las Vegas各家赌场的自助,以及星级酒店的自助早餐),而All-you-can-eat一般仍然是需要点餐并且有服务生端菜上桌的。反正,可以无限任吃就对了。 10. “Ham”burger - 汉堡恐怕是大家学英语的时候第一个接触的和食物有关的单词,毕竟是代表了西方饮食文化的精(zao)髓(po)。汉堡包的得名源自德国城市汉堡一点不假,但北美用的更多的其实是语意更宽泛的“burger”,而其配料也由最初的碎牛肉扩大到各种其他的肉类,诸如火鸡(Turkey burger)、三文鱼(Salmon burger)、鹿肉(Elk burger)甚至素食(Veggie burger)等等。而Hamburger往往指代的紧仅是最原始的牛肉汉堡(事实上Hamburger这个词在北美使用甚少)。因此当你想要个鸡肉汉堡却和服务生要了Chicken "ham"burger”的时候,得到的很可能是对方的一脸懵逼。 暂时先分享这么多,真正的加拿大之旅随后展开。 |
Day 1:漂洋过海来看你 北京-温哥华-卡尔加里9月30日,严格来讲是个工作日。公司领导开恩,上午之后便允许我们提前下班放假。于是预定航班时,我也就选择了9月30日下午起飞的航班,最大限度利用假期的每个小时。 作为一个深度航空迷,请允许我稍微唠唠航班的选择。前往Banff等国家公园等门户城市,是加拿大Alberta省最大城市卡尔加里(Calgary),而海航正是看准了这一航线所带来的旅游资源,用最新的波音787开通了北京直飞Calgary的航班,这样可以省去温哥华转机的时间。原本我们最想要订这一版,节约时间之余也体验一下787长途飞行的感受(之前只坐过787国内航线),然而这条航线由于客流相对较少,每两天才开一班,恰巧9月30日不飞。为了利用好假期的每一天,我们选择了加航北京直飞温哥华的航班,再由温哥华乘当地的WestJet航班前往Calgary。 执飞我们航班的是加航远程旗舰机型——波音777-300ER(77w),我们的这一架机龄9年,在这个型号里算是大龄长辈。然而加航的舱内布局和娱乐设施还是非常新锐,完全看不出9年机龄,经济舱的触屏个人娱乐系统响应非常快,秒杀国航同机型上各种卡顿的娱乐系统,只不过电影片源不算太多,也没有配备机内Wifi。 娱乐系统的响应速度很快。宣传片里已经显示出了加航最新的复古涂装,不过我们乘坐的还是原有的牙膏色涂装,不知道在温哥华机场能不能见到新装呢。加航贴心地提供USB及插销充电。 加航的77w经济舱一排配有10个座位(3-4-3),与国航同等机型的3-3-3布局相比,略显局促。不过由于77w机身宽敞,一般正常体格的亚洲人不会感到困扰。需要小吐一槽的是前后间距。之前有过乘坐加航77w的经验,对前后间距印象很好,186身高的我完全没有局促感,这次乘坐却略显拥挤。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又长个子了,左思右想才发现其中的奥秘。 这是加航777-300ER最后几排的座位图,有没有发现第59排的奥秘?第59排由于机尾形状限制,座椅摆放存在一些角度,使得靠窗位的腿部空间大于其他正常的经济舱座位(反之,这一排的过道位,由于座椅摆放角度原因,腿部空间反而会更狭小)。上一次我正是误打误撞选了这个黄金位置,算是阴差阳错找到一个经济舱选座小窍门吧。 机上餐食中规中矩,算是味道不差。 当然少不了小酌一杯。 10个小时的飞行平稳顺利。飞机落地时,看到窗外满眼熟悉的加航枫叶,无处不在提醒着自己:加拿大,我回来了。 温哥华机场的自助入境大厅,和熟悉的原住民图腾装饰。 温哥华国际机场采用电子入境,已经不用在机上填写表格,也不会在护照上盖入境和离境章,只要落地后在机场的自助终端机填写航班信息、申报入境物品就可以,大大简化出入境程序。 4个小时的转机时间,温哥华机场还算有一些可逛的店铺。虽然我有星空联盟(Star Alliance,国航、加航、美联航、ANA等很多主流航空公司都是其成员)金卡,但由于我们下一程选座的WestJet不是星盟成员,不能使用星盟的贵宾候机室。这个时候,我要洗白一下近期被人诟病已久的携程捆绑销售事件,虽然买机票时捆绑销售候机室门票并且让人很难取消,的确有失职业道德,但在我们这趟转机中,携程提供的每人59人民币就可以使用温哥华机场的贵宾厅,并且可以在里面蹭一顿午饭和酒品、咖啡,也算是个不错的Deal,让我们的转机轻松了许多。 作为深度飞机迷,我当然不会错过机会在温哥华机场拍拍飞机。 温哥华国际机场 载着我们来到温哥华的777-300ER,此时又冒雨起飞前往多伦多。 温哥华国际机场 漂亮的787-9,还是加航的牙膏管旧涂装,在温哥华机场寻寻觅觅几小时也没能见到一架新装。 温哥华国际机场 雨中起飞的787-9,这一架飞往东京。 温哥华国际机场 这算是温哥华机场见到的一大惊喜,加航Trans Canada Air Lines复古涂装的空中客车A319.虽然机龄已经20年,但这身漂亮的复古装让它精神矍铄。Trans Canada曾经是加拿大的国营航空公司,也是现在加航的前身。加航用这身复古涂装纪念自己的发展历程。 温哥华国际机场 丑萌丑萌的庞巴迪Challenger 600公务机。 温哥华国际机场 飞往上海的东航A330-200. 温哥华国际机场 10天后终于在临走的时候见到的加航新装787-9,复古的配色我很喜欢,但对脸上的黑色眼罩总觉得怪怪的。各位看官觉得新旧两款哪个好看呢? 扯远了扯远了。我来加拿大真的是来拍风光片的。 拍拍飞机,也就到了下一程登机时间。WestJet是加拿大国内比较大的廉价航空公司,虽然行李托运一个要花25刀、还不提供免费机上餐食,但服务态度没得说,在前几年艾伯塔省森林大火的时候,WestJet更是派出了免票班机,撤离灾区居民和他们的宠物,在加国博得一片点赞。 我们乘坐的WestJet 737。 降落卡尔加里前,飞机飞越落基山脉,已经可以看到白雪皑皑。 在卡尔加里机场落地,已经是当地晚上六点。租到车后, 我们便径直开向市内。这次陪我们穿越落基山脉的是一辆2017款福特Escape(翼虎),两个人和行李的空间绝对够用,车子的动力也不错,还有一些长途驾驶非常有用的智能功能,例如车子察觉到驾驶员又疲劳迹象(如频繁压线等),会抖动方向盘、发出提示音来警告驾驶员。如果一行人只有一人驾车、驾驶压力比较大的时候,这个功能还是非常有用。不过美国车的油耗实在不敢恭维。 匆匆用手机拍了两张Calgary市内。明天一早我们就将从这里出发,毫无留恋。 随手在Yelp(美版大众点评)上找到一家最近的越南餐馆,解决了晚上的温饱问题,立即进入倒时差模式。到现在为止,除了几张飞机照片,还没有动用过单反,明天才是真正上路的第一天。 |
Day 2: 真正的出发 Calgary - 班夫镇
本次加国之行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天,也就是祖国母亲的生日。我和老爹一觉完成倒时差的任务,匆匆吃了早饭,就踏上了由卡尔加里奔向落基山脉的道路。
今日路线预览如下,全程驾驶任务并不重。
清晨的Calgary,看你一眼就上路。
刚刚开出Calgary市区,便已经感受到了满园秋色。
途中经过Alberta广袤的农田,当时还是天清气朗。
班夫镇
车子进入了落基山脉,云翳也随之多了起来。之前的天气预报显示,未来几天可能都有阴云和降雪,不禁为这次行程蒙上了一点阴影。
班夫镇
班夫镇
虽然进了山区之后云层越来越浓密,甚至一度下起了雨夹雪,但当雄伟的山峦披着缭绕的云雾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这种兴奋的感觉还是不禁涌上心头。似乎直到这一刻,我才从越洋飞行的劳顿和工作的紧张情绪中舒缓过来,意识到我们加拿大的旅程现在正式开始。
我们此行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目的地,是班夫国家公园的门户——班夫镇。作为国家公园附近住宿、餐饮、购物等设施最集中的小镇,班夫镇每年都会吸引大批前往班夫国家公园的游客在这里驻足。这里距离班夫国家公园最著名的景点——Lake Louise还有约40分钟的车程。我们的第一天住宿也就选在了镇上的Banff Park Lodge。早早办完入住,班夫镇的上空居然有些放晴,我们趁着上街觅食的工夫,领略一下小镇风光。
班夫镇
班夫镇的观光马车驶过,不远处的背景就是高耸入云的雪山。这座群山之中的小镇,环境优美,真正做到开门见山。
班夫镇
班夫镇
班夫镇最繁华的主干道Banff Avenue,街边的建筑颇为精致小巧,各种纪念品店、手工艺点、户外用品店、食肆,琳琅满目。街上当然少不了各国的游人。秋天的班夫本来算不上传统意义上的旺季,但由于我国长假的缘故,这里也随处可见各种口音的同胞,一样热闹非凡。
街边不同的树木,映衬着秋日斑斓的色彩。
跟随着Yelp的指示,我们选择了Banff Ave.上面一家名为Balkan的希腊地中海风情餐厅。一口希腊口音的服务生小哥热情地给我们介绍了他家的特色菜和班夫镇周边的美景。既然是希腊菜肯定少不了牛羊肉,我和老爹分别要了烩羊膝和牛排,分量惊人,味道也是相当合意。加拿大之行的第一顿正经饭,可以给好评。
吃的满足,当然要在店家门口留个影打个广告。第二张是Balkan餐厅的正面照,摄于10月2日早晨的下雪天。
Banff Avenue尽头的Cascade of Time Garden,这座英式古堡风格的建筑建于1935年,曾经是加拿大政府派驻班夫国家公园的管理机构,现在已经变成了一座观光庄园。10月初的庄园,秋意正浓。
由于今天没有安排任何国家公园内的活动,我们加拿大之行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天就放在了班夫镇附近。下午的第一站是Banff Gondola——班夫空中缆车。这条缆车线路直达海拔2256米的硫磺山(Sulphur Mountain)山顶。这条缆车线路使用的是瑞士的技术,而运营缆车的Brewster公司同时在这一地区运营另外两个重要的旅游项目——哥伦比亚冰原冰上探险和Jasper国家公园Maligne Lake湖上游船,因此几个项目可以购买通票。我们并没有严格地为后面的行程做计划,本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我们单独购买了Banff Gondola缆车票,每人65刀左右。
班夫空中缆车
班夫空中缆车
Banff Gondola缆车本尊。
缆车带我们走上硫磺山顶,这里不仅可以一览班夫小镇全貌,甚至极目远眺可以看到几十公里外的山峰。我们登顶的时候恰逢阴雨天气过去,尽管远处还有薄薄滴一层云雾,但景色已是足够震撼。
班夫空中缆车
硫磺山上的山脉全景。
山顶上有一条长长的木质栈道,一直沿着山脊直通到一座曾经用来观测宇宙射线到天文研究所。这条木质栈道现在已经成为观赏周边风景的极佳场地。我们沿着这条栈道一路漫步,周围的山河景致目不暇接。
长焦镜头下的Bow River,也就是流经整个班夫地区的主要河流,河水是清澈的冰川水,这一抹晶莹剔透的蓝色,是不是颇有点秋日喀纳斯的味道?
隔壁山峰嶙峋的怪石。
班夫镇的一大地标建筑——Fairmont Banff Springs费尔蒙班夫温泉酒店。作为全球知名的高端酒店品牌,Fairmont在加国的每一处酒店都保持着极为统一的古堡式风格,在所在的每一处都是地标性的存在。特别提醒大家一下,班夫地区(不算Jasper)有两处Fairmont酒店,除了班夫镇的这处温泉酒店,还有大名鼎鼎的Chateau Lake Louise湖畔酒店,大家可要记得分清楚。
插播一下Fairmont在魁北克城和英属哥伦比亚首府维多利亚市的两座地标酒店——Château Frontenac和The Empress,是不是风格和班夫温泉酒店惊人地一致呢!
班夫空中缆车
班夫空中缆车
班夫空中缆车
我们头顶是一片晴空,隔壁山顶却是阴云密布。山区的天气总是这样阴晴不定。
远望我们来时的路。这座建筑就是山顶的缆车站,也是很大的一座访客中心,里面有餐饮和纪念品售卖,顶上还有一个不错的观景台。
山顶栈道的终点——一座已经废弃的天文台。班夫空中缆车
到此一游照自然少不了。
加拿大建国150周年之际,除了提供全境国家公园免票的福利,加拿大政府还在国家公园设立了不少这样的红色椅子,也算是此行一道独特风景。要能坐在这里跟老爹喝上一杯,观赏雪山美景,岂不快哉。只可惜加拿大和美国一样,公共场合不能饮酒,更何况一会儿还要继续开车呢。
红椅子上刻着加拿大国家公园系统庆祝建国150周年的logo——一只小Beaver。加拿大选了海狸鼠这么呆萌的动物作为国兽,足见这个国家脚踏实地、人畜无害的性格,和选择象征全球霸权的美国白头鹰形成了鲜明对比。
从硫磺山顶下来,何不顺道参观一下Fairmont Banff Springs呢。这座始建于1888年的古堡酒店,气度不凡,真是让住在小镇旅馆的我们羡慕不已。
班夫温泉酒店
是不是以为自己穿越到了瑞士?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班夫温泉酒店
酒店内部装潢也是毫不含糊,舞厅妥妥的欧式宫廷范儿,在北美大农村也是不多见的。
走马观花看了一下班夫温泉酒店,已经是晚上6点。班夫的10月,这个时间太阳还没有落山,但光线已经变的暗淡。几番思忖要不要开车赶去15分钟以外的Lake Minnewanka,不知是否赶得及今天的最后一缕阳光,最终还是打定主意去碰碰运气。
我们赶到的时候,头顶再次阴云密布,然而最后一缕阳光从云缝中透射出来,点亮了湖水背景的山体,湖水闪耀着宝石蓝色的光,这不正是我印象里的加拿大湖光山色么!尽管Lake Minnewanka并不是Banff/Jasper地区的必游景点,充其量只能算是为后面的湖光山色做个热身,然而眼前的这一幕还是让我十分惊喜和满足。
拍完了风景,等到我走到镜头前的时候,山体上的光已经快要消失殆尽。
明尼万卡湖
Lake Minnewanka是一个狭长的湖泊,长度有好几公里,我们看到的部分仅仅是冰山一角。
最后的阳光也消失了,第一天设置了比较轻松的行程,还算是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想突然觉得虽然今天的景色本来只能算是热身,但想明后天可能会有更严重的雨雪天气,搞不好这几张图片就是本次加拿大之行的巅峰之作了,带着期盼却又有点忐忑的心情,我们回到了酒店房间,等候Day 3的到来。
Day 3 迷雾中的初印象 班夫镇-Lake Louise-Emerald Lake
今日的计划是从班夫镇向整个班夫国家公园的中心点——Lake Louise进发,视天气情况而定再决定是否前往另一个著名的湖畔景点——Moraine Lake。班夫镇到Lake Louise的路程只有区区50几公里,沿着TransCanada 1A前进,40分钟便可到达。 原本今天会是Banff山水风景的重头戏,但是天气预报一直告诉我们今天会是个雪天。吃早餐的时候便看着窗外一片灰蒙蒙,不一会儿就下起小雪来。吃完早餐退房的工夫,雪竟然大了起来,能见度也越发捉急。这种天气对于拍摄山水实在不利,倒是把班夫镇变得银装素裹,提前进入了圣诞气氛。索性拎起相机在雪中班夫镇溜达一圈。 班夫镇 气温并不算太低,雪花落在水泥地上,不久就化掉了。 不一会儿雪粒渐渐大了起来,镜头里清晰可见。 昨天去过的英式庭院Cascade Gardens,雪中的古堡和秋叶给了我们一个小小的惊喜,真的是别有一番韵味。要不是我爹不感兴趣,我还真想走进去一探究竟呢。毕竟这种天气,赶到Lake Louise又有什么用呢。 对吧……有什么用呢……?到了心心念念的Lake Louise,那个令人魂牵梦绕的雪山和蓝宝石一般的湖泊,统统是骗人的啊……看到的只有无尽的大雾和雪花啊!! 话说,我明明记得Lake Louise正对面是有一座大雪山的啊…… ……都说坏天气是检验摄影师的标准,那么看来我是不合格了 既然山水是没得看了,索性看看露易丝湖畔大名鼎鼎的Fairmont Chateau Lake Louise好了。这座落基山脉地区最豪华的酒店,又是Fairmont的杰作,内部装潢极尽奢华。在1920年代露易丝湖第一次被人们发现的时候,曾经在好莱坞电影里被当作代替瑞士的外景地,而这座酒店也就成了大导演和电影明星们下榻的地方。 奢华的大堂,各种拱廊是这里的一大特色。只可惜游人实在太多,只好随意记录下这里的画面。 顺便提一句,Chateau Lake Louise的湖景餐厅非常有名,不仅手艺高超,而且能够欣赏到最正的湖景。餐厅从11点开始开放午餐,因为太过火爆所以不接受预订,先到先得。不过今天的天气如此糟糕,想必也没有在湖景餐厅享用美食的必要。既然我们这两天都会住在Lake Louise附近,开车到这里充其量也就是5分钟以内,不如先踩好点,万一后面两天天气好转了再过来。 从湖边走回停车场,赫然发现了这样一个光彩夺目的车队。两辆488、一辆458和一辆430的组合赚足了眼球。但是开着法拉利去国家公园,真的大丈夫吗……? 露易丝湖 这辆哑光黑的488简直不要太帅啊…… 嗯,豪车就是我们今天为止见过的最佳风景 不如意的天气是户外摄影师的大敌,然而毕竟假期的每一天都是弥足珍贵的。抱着跌入谷底的期望值,我们只好硬着头皮去Banff的另一个核心湖泊——Moraine Lake碰碰运气。毕竟,也就是15分钟的路程呢。 梦莲湖 Lake Louise开往Moraine Lake的路上,阴云密布下我们看到了前方的这几座山峰,这不就是Moraine Lake后面的几座山吗!此时虽然天气糟糕,我还是小小激动了一下。毕竟Moraine Lake可能是班夫公园里最负盛名、上镜率最高的一处湖泊,也是我最早听说这里、最早被这里的美景所震撼的原因。手机照片无法反映这几座山峦的雄壮,但是就连游遍名山大川、对刚才的Lake Louise表示无动于衷的我爹,也觉得这里的山势有点意思。 借用一张网上的Moraine Lake证件照。Moraine Lake正面有一个小观景台,这里是游人聚集的地方,也是Moraine Lake最经典的角度,出现在各种宣传册、挂历上的照片大多拍摄于此,但我总对面前的几颗松树对视线的遮挡耿耿于怀。于是我们选择了这个观景台侧面的一个几层楼高的乱石堆,从湖底可以沿着乱石堆爬上去,前面视线毫无遮拦。这里也是日出日落时分各种摄影爱好者的大本营。当然,背着重型摄影设备攀爬乱石堆,奉劝大家一定注意安全。 乌云微微散开,有了一些层次,于是拍下了这张略感意外、甚至还挺满意的照片。阴天下的Moraine Lake依旧闪耀着绿松石一样夺目的色彩,美得令人讶异。 梦莲湖 我想,我又添加了一项烂天气出片的新技能。毕竟,那么多人见过晴空万里下的Moraine Lake,又有多少人领略过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呢。 Moraine Lake湖边还有一条小栈道,可以沿着湖边漫步,非常轻松。我们沿着湖边,做了一些简单的探索。 云彩稍稍露出一个缝隙,湖水立即露出了炫目的色彩。 对岸山顶上的冰川,在阳光下反射着冰冷的蓝色。 湖的背景中,是层层叠叠的山峦,上面覆盖着厚厚的积雪。 今天的Moraine Lake,让我们初步见识了Banff最好的风景。天气原因,今天先算作为后面一天的预演。踩点完毕,我们准备先返回Lake Louise的住处,再做下一步安排。 开回Lake Louise的路上,谁成想天公突然开恩,云开雾散,原处的山峰全部都被阳光点亮了起来。加拿大的落基山脉,终于向我们展现了它明媚的一面。 这座山峰颇有些长城一般的气势,下午的阳光打在山体上,散射出暖暖的色调。 班夫国家公园 班夫国家公园 班夫国家公园 班夫国家公园 继续往前Lake Louise走,居然刚才百十里望不到边际的乌云一下就消散的干干净净,公路旁边的雪山也被打出了曼妙的光影。真是不得不感叹山区天气的变化多端。看来,明后天的天气还是大有希望。
顺便完成了酒店的Check In。我们的住处是距离露易丝湖约2km的Paradise Lodge,开车去湖边或是去Moraine Lake都非常方便,分别只要5分钟和15分钟。房间非常宽敞,居然是一个两居室的小套间,面积有大概40平米,这也是此行唯一一次我和我爹能分别独占一个单独的屋子和一张双人床的机会了。当然,价格也真的不便宜,十月初的旺季,这样一间房子要每晚335加币(合大概1800RMB)。 既然天气转好,我们也不由得想要看看现在的Lake Louise是否能展现出和上午不一样的魅力。到了之后,发现果然印象中的大雪山映入眼帘,但所有景致都是不偏不倚的大逆光。原来这个季节里,Lake Louise下午几乎是无法拍摄的。
来感受一下这波光粼粼的大逆光…… 露易丝湖 露易丝湖 湖水的颜色倒是很争气。 既然Lake Louise拍摄无望,又不愿浪费这大好的下午,还有什么可做的呢?我拍脑袋想了想……不如再去看看Yoho National Park? |
Yoho是Banff和Jasper的一个相对不太知名的小兄弟,坐落在Banff的西南侧,最核心的景点Emerald Lake(翡翠湖)距离Lake Louise也就只有40分钟左右的车程。虽然只有不到40公里,但Yoho已经是属于阿尔伯塔的临省——British Columbia(英属哥伦比亚)的地界。 一路上穿越落基山脉的标配景色。 到了翡翠湖,已是下午6点多。10月初的落基山脉,日落时间出人意料地晚,大概在晚上6:50左右,然而坐落在群山之中的湖泊已经落入山峰的阴影,水面的颜色已经不见了。 翡翠湖是一个宽度约1km、长度约2km的湖,周围一圈有绕湖的步道。沿着湖的栈道应该有不少可以拍摄的景色。然而我犯了一个选择上的失误——虽然地图上看,湖的西侧面向湖东的山体,在日落时分应该是比较顺光的拍摄角度,但由于沿着河的南侧往东走,很直观地就能看到顺光的景色,于是我选择了向东。 结果证明,湖的南侧这一部分是很多湖边旅馆的驻地,这里的栈道穿行在旅馆木屋中间,而且一直在不断爬坡,很少有能够看到湖的开阔路段,这一张照片已经算是视野开阔的地方了。 一处典型的湖边木屋。 终于有一个相对的开阔地可以拍下翡翠湖比较完整的全貌。 沿着翡翠湖南岸的小径继续往前走,穿过了两旁各式的林间木屋,看到的是一派浓浓的秋意。 天色渐晚,眼看着今天在翡翠湖估计也拍不出什么好片子,老爹却来了兴致,心想湖也不大,干脆不如绕湖徒步一圈。于是我们背着沉重的相机和三脚架,继续踏上湖边小径。 虽然天色渐晚,没了阳光,但这样的林间小径是不是也还是很有诗意呢。 树根上茂密的苔藓和鲜艳的小浆果 偶尔这条林间小径也会伸入湖畔,这样看Emerald Lake也还是蛮秀丽的。 小径来到Emerald Lake的最西北端,也意味着我们完成了一多半的路程。这里是湖边的一片小湿地,穿出了幽静的丛林,这里显得更加大气、荒凉。 今天的最后一缕光线,把远山的岩壁点亮了。 幽鹤国家公园 夕阳西下,我们在一个没找到固定机位的地方欣赏了一次意外的日落。 幽鹤国家公园 Emerald Lake西岸的一个经典角度,也是此湖上镜最多的一个角度。如果一开始进入湖区的时候我选择向西走,就可以在这里蹲守一个下午,慢慢欣赏光影的变化。现在只好抢下今天最后一缕阳光在山峰上遗留的一点色彩。 如果有下午的阳光,这里的秋色一定是非常炫目的。 原本有点担心太阳下山之后的山路不好走,毕竟从进入Emerald Lake湖区以来,我们已经走了一个多小时,从距离上才走了一半,结果剩余一半的路程似乎是因为路线比较平直的缘故,走起来异常的快。最终在7点30分,我们走回了Emerald Lake停车场,绕湖一周总共一个半小时。 从Yoho返回Lake Louise的路上,我还是有点耿耿于怀Emerald Lake的路线没有选择好,没有捕捉到这里最美的样子。不过好消息是,好天气真的要来了,希望明天我们不会失望。 Day 3彩蛋——Lake Louise的星空 回到住处之后,草草在镇上填饱肚子,看着无比晴朗的夜空和一轮皓月,突发奇想地去Lake Louise拍了几张星空。可惜并没有夏日那样绚丽的银河,但漫天的星星也是令人非常印象深刻。毕竟作为一个风光爱好者,至今我还没有拍过特别满意的星空,这此算是解决了一个从无到有的遗憾吧。 露易丝湖 露易丝湖 露易丝湖 明天,希望明天我们能见到Banff最美的样子。 |
Day 4: 遇见最好的你 Lake Louise - Moraine Lake
今天天气大好,而我们的目标也只有一个:拍好Lake Louise和Moraine Lake ,根据天气情况再作其它安排。
Banff地区10月初的日出时间比较晚,大概是6:50左右,我们6点出头就上了路,提前半小时赶到了昨天踩好的地点,架好相机,等待日出的到来。这时候才发现,执着的风光摄影爱好者,80%都是祖国同胞啊。
梦莲湖
这就是魂牵梦绕多年的Moraine Lake的样子啊。湛蓝的湖水和巍峨的山峰,组成了加拿大最标志性的美景,也是20加币钞票背面的图案。
清晨第一缕阳光把山尖照亮,越来越期望山体被朝阳染红的样子。
梦莲湖
来一张相机的工作照。
然而后面的发展有点出乎意料。山的主体并没有变得火红,而是一直被笼罩在阴影之中,直到山尖的红光慢慢变白。后来我们才发现,这个季节的太阳,是从湖左侧的山头背面升起来的。所以直到阳光的角度变得很高,正面的山才会被照亮,而那时候阳光早已没了初升时的火红。
不管怎样,也算有几张相对满意的照片。早晨的任务就算完成。
当然少不了游客照打卡。
晴天下的山川也终于显出了壮美的面貌。
清晨的Lake Louise也是最好的时辰,正面这座洁白圣洁的雪山终于可以让我们一睹芳容。
Lake Louise上的划艇,也非常受欢迎,一小时96加币。不过因为天气冷,加上我和老爹每个人都戴着不少摄影器材,还是作罢了。露易丝湖
Chateau Lake Louise的庭院,精致的小花园中秋叶的红色,和后面的雪山冰湖搭配,简直是仙境一般。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说,这样的景色未免有点过于精致,有失落基山脉的原始壮美。
天气和景色大好,我们决定顺便去酒店的湖景餐厅碰碰运气,没想到也不过排队区区15分钟就等到了位置。必须要点赞一下这家高端大气的酒店,并没有倚仗自己的名气店大欺客,食物的价格算得上非常亲民,一份主菜的价格只是20-30加元的范围,比小镇上随意的快餐厅汉堡(大概15加元)也并没有贵到哪里去。胃口大好的两个大老爷们点了三份主菜:一个招牌Burger,一个烤三文鱼,一个Sirloin sandwich,每一份味道都相当好。服务生小哥还非常健谈地跟我们拉家常,完全没有某些高端酒店员工对游客(尤其对有语言不通的亚洲游客)的傲气。聊着聊着发现这个小哥居然是加州出生的,我说我曾经在LA住过几年,他说“听你的英语口音我以为你在加州住了20多年呢”。怪不得如此自来熟。
露易丝湖
食物必须晒一波。口味实在太好,三份主菜一扫而光不在话下。
露易丝湖
窗外有这样的景色,对着雪山冰湖小酌一杯,夫复何求。
午餐吃得心满意足,Lake Louise也拍的心满意足。看着这么好的天气,我们开始琢磨下午的行程。我对于昨天下午的翡翠湖没有拍好而耿耿于怀,提出想要返回翡翠湖去拍拍。我爹对于翡翠湖看来并没有特别深刻的印象,觉得专程开40多公里去拍翡翠湖并不值得,还不如回到Moraine Lake沿着湖边散散步,等日落时分再看Moraine Lake是否能有惊喜。父命如山,我也只好不去争辩,毕竟Moraine Lake是个让人看不够的地方,看看那里的黄昏也许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沿着Moraine Lake湖边小径的非典型角度。此时逆光的山峰披上了一层微薄的雾霭,但湖水的颜色却是光彩照人。伴着这样的明媚的颜色,在这样一条湖边小径上漫步,真是一种心灵的享受。应该可以说它是我个人的整个旅行史上至今为止见过的最美的一个湖泊了吧,纵然还有九寨沟、牛奶海这样的存在,我想Moraine Lake在我心里的地位应该也很难被大幅超越了。 又走到了这座冰峰的脚下,今天的天空万里无云。 湖边小径继续深入,由于湖面地势低矮,不到5点半这里就已经被周围群山的阴影遮挡住了。湖水明快而张扬的绿松石色也很快地消退了,变成了深沉的蓝色。 栈道的尽头是这样一条奔流不尽的小溪。这里的水源自高山上的融雪,十分清澈。就是这样一条默默无闻的小溪,汇成了Moraine Lake这个世界知名的美丽湖泊。 回到面前的风景上。薄薄的雾霭随着夕阳西下,开始变换色彩。渐渐地,天空已经被染成了淡紫色。 随着时间推移,颜色变得更红了。不知道这次日落黄金时间里,有没有红光满面的好戏呢。 不过事实证明,上面的一张已经是最红的境界了。这个季节无论早晚,太阳光都不会直射山体。不一会儿,夕阳西下, 天空的颜色变得更冷了,Moraine Lake又显现出一种高冷美。 短短两天,也算见过了Moraine Lake的嬗变和每一面下不同的美。你更喜欢哪种呢? 今夜的Lake Louise,云翳遮住了星空。明早再来看一眼日出中的Lake Louise,我们就要出发上路,向北边的Jasper进发。 |
Day 5:一路向北 Lake Louise - Jasper不知不觉,10天的行程已经来到了中点。今天也将是我们在Rocky Mountains最后一个整天,而游玩和驾驶的任务也是不少。 今天的任务是从Lake Louise一路向北,离开Banff的地界,进入Jasper国家公园,直到Jasper小镇下榻。沿途就是著名的冰原大道Icefield Parkway,路边的风景也包括各种雪山、冰湖和大名鼎鼎的Columbia Glacier哥伦比亚冰川。我和老爹之前犯懒并没有预定Icefield Parkway的雪地车冰川之旅,希望到了Visitor Center之后碰碰运气。 当然,上路之前,Lake Louise还有一项重要任务——观日出,需要打卡。既然住得离湖边如此之近,自然不能放弃近水楼台的机会。 露易丝湖 日出时分的Lake Louise,背景中的雪山从冷色调到浅粉色,再到被朝阳映的通红。这个时候的雪山是完全顺光的。 至此,我们看过了Lake Louise的晴天、雪天、夜空和日出,这里的万象美景我们也算是领略到了。带着满足感,我们踏上了北上的路程。 班夫国家公园 路上随处都是这样的峭壁和雪山,一路上风景不断刺激着我的视觉。 弓湖 弓湖Bow Lake,一个你绝对不会错过的地方。这个湖非常狭长,沿着冰原大道的路边就可以看到,也是自驾游客们从Banff往返Jasper必经之路上很美的一处湖泊。虽然名气不比Moraine和Louise,个人觉得它的景色丝毫不逊色。翠绿色的湖水对面就是褶皱密布的山峰,而平静的湖面像一面镜子一般倒映着雪山的倒影,层次感极强。 弓湖 来一张手机片,效果也丝毫不弱。 弓湖的另一面,比起正面刚硬的层次感,这里就要柔和秀美一些。山坳里的冰川清晰可鉴。 弓湖 狭长的弓湖北端,是游人想对少一些的地方。湖的另一侧连接着一条条溪水,冰川溶雪向这个湖不断地倾注着清澈的水源。加上秋日里的枯草,一派田园景象。 |
欣赏过了Bow Lake,下一个不能错过的自然是Peyto Lake——佩托湖。在网上看了不少班夫攻略,佩托湖都是各位大神推荐的标志性景点,那一抹令人醉心的蓝色像是一条散落在山脚下的绸带,确实让人流连忘返,难怪被很多人称为Moraine和Louise两大名湖之后班夫的又一张名片。先给大家看一张网上的图片。 (该图片来源于互联网,本人不持有版权) 然而,从Bow Lake往前继续开了十几分钟,也没有看到任何关于Peyto Lake的路标,更没有在路边看到湖水。从地图上看,明明Peyto Lake和Bow Lake只有大概区区五分钟的距离。于是继续往前开了一阵后,我们终于非常确定地意识到:我们已经错过了Peyto Lake…… 回想起来,直至现在我也不是很明白两双眼睛是如何错过了Peyto Lake如此著名的一个景点。也许当时的我们犯了懒,认为既然沿着冰原大道一直走,所有的景点都是分布在路旁,就不用开导航,但却阴差阳错漏看了路标牌。不管怎样,我们不知道究竟开过了多远,也不愿走回头路,只好留下了一个小小的遗憾。 虽然鼎鼎大名的Peyto Lake没有看到,我们却在两个小众景点上找回了补偿。这两个地方我几乎连名字都不记得,但幸好手机拍照的一大好处就是可以保留拍摄位置。第一个是相对没什么名气的Waterfowl Lake,从路边一个不起眼的停车点步行约5分钟。这个湖极其地静谧,即使在游人如织的上午也很难见到人影,仿佛所有的湖水和山景都只是由你私享。 湖水平静得像镜子,背景中的雪山高耸如云,前景是茂密的针叶林,这正是落基山脉最深入人心的样子。 Waterfowl Lake的另一面,随着阳光穿出云层,湖水变成了两眼的翡翠色,这也极大地缓解了我对于没有拍好Emerald Lake的郁闷之情。 Waterfowl Lake的位置如上图,距离Bow Lake21公里。这样看原来佩托湖是离开路边有一段距离的,怪不得我们会错过。 第二个地方就更佳冷门,甚至不是个有名字的景点,大概在Waterfowl Lake继续往前6公里左右。在开车的时候,偶然发现西侧的Bow River从一片草甸之中蜿蜒而过,煞是好看,于是我们就近找了一个可以停车的地方,穿过林间小径去寻找好看的机位。 草甸中寻找机位的路,虽不至于摸着石头过河,但踩独木桥的工夫还是必备技能。 这就是我们找到的地方。玉带一般的溪流划过金色的草甸,是不是颇有点喀纳斯点感觉呢!这可是任何攻略里都找不到的地方,也算是今天的一个小小的惊喜吧。令人惊讶的是,前两天的露易丝湖把我们冻得瑟瑟发抖,即使晴朗的白天,穿了厚夹克依然觉得寒气逼人;今天继续往北开了100多公里,居然在温暖的阳光里可以只穿一件衬衫就可以得瑟,难道我穿越回了夏天了吗? 看了看落基山脉林间的秋色,确信秋天已经来临。这里也是班夫留在我们相机里最后的样子。继续往前开,我们就挥别了美丽的班夫,来到了它同样光彩照人的邻居——Jasper。 Bye Banff, hi Jasper. |
Jasper和Banff虽然从管理上分为两个不同的国家公园,其实地理上同属于一片山脉,景致并没有很大的差异,延续了Banff地区雄壮的山脉和各种秀美的森林湖泊。 冰原大道的一处盘山弯道,旁边巍峨陡峭的山峰令人心生敬畏。 冰原大道的另一个重头戏,就是Columbia Icefield——哥伦比亚冰原。这里就是很多攻略游记中推荐的雪地车冰川探险的所在地。大概因为这个游览项目名声在外,报名太过火爆,提前两天的时候我们尝试电话预约就被告知已经没有票了,除非我们现场到了售票处之后试试看有没有预定后临时取消的游客能给我们捡漏。于是抱着本就不高的预期,我们来到了售票处碰碰运气。 这里的冰原大道没有了两旁茂密的树木,尽显荒凉。右侧的绿色小房子就是售票处所在地。一上午走走停停,到达这里的时候已是下午两点半。 哥伦比亚冰川本尊,第一张图你们能看到冰川上并排的4辆雪地车吗? 果不其然,售票处的回复依旧是没票,但大老远跑来一趟(虽然也是顺路)的我们毕竟心有不甘,于是就定了一个附属项目——Skywalk(钢化玻璃地板的天空观景台)来平复心中遗憾。 观景台离售票处6公里,需要坐运营公司Brewster安排的旅游车前往。 事实证明,Skywalk这个项目真的只能用鸡肋形容。不知是我已经克服了轻度恐高,还是因为透过玻璃地板看山谷总归不如摩天大楼上看街道来的刺激,抑或是这里的Skywalk玻璃地板实在磨损太过严重,视线不够清晰,总之这个Skywalk毫无当年在芝加哥Willis Tower的那个全玻璃观景房来得刺激和震撼。而论景色,这里已经远离了哥伦比亚冰川,除了能看到山谷对面的雪山(即使站在马路上也能看到),毫无其他特别之处。想必这个游览项目只是为了承接一下每天大量无法买到冰川探险票的游客,顺便给公司增加点额外收入罢。总之,这是本次加拿大之行以来,为数不多的几个令人失望的景点,值得小吐一槽。 远眺对面白雪皑皑的山峰。这是我们在Skywalk上留下的为数不多的照片,实在觉得这里不值得留恋。 走马观花之后,我们立即踏上了继续赶路的行程。虽说没有机会踏上冰川,又被无聊的Skywalk坑了一记,但想想有得必有失。毕竟冰原之旅售票处与早晨下榻的Lake Louise有两个小时车程,如果早早订好了踏冰之旅的票,那么想必我和老爹上午也只能一路匆匆赶往不敢优哉游哉地寻找那些小众的美景,不敢慢慢等到阴天转晴的光线去拍几张满意的照片。这样想一想,心里也就宽慰一些吧。 阿萨巴斯卡瀑布 今天到达Jasper小镇前,还有一个我心心念念的景点就是Athabasca Falls——阿萨巴斯卡瀑布。这不算Jasper最著名的景观,然而毕竟这两天看多了雪山冰湖,这样一个瀑布多少可以增添一点新鲜感。从几个穷游大神拍的照片来看,景色也确实不错。我们到达的时候大概是下午5点左右,远山依然被下午点太阳照得非常明亮,但近处的瀑布已经落入了阴影之中,巨大的明暗落差只能用后期的方法去补救。另外,Athabasca Falls在瀑布的两侧有两个观景台,其中一个需要过河。由于天色渐暗,我并没有费事去对比两个观景台的角度,只是在比较近的不需过河的一侧匆匆拍下了上面的照片。事后对比分析其他几个大神的照片,觉得还是对岸的观景台更正对瀑布,更能拍出水流奔腾的气势。不管怎样,Athabasca Falls打卡完成,也留下了一张算是可以当做手机桌面的图片。 到达Jasper小镇旅馆的时候,已是晚上六点多。匆匆在小镇上找了些Pizza吃,回到房间已是精疲力尽。毕竟已经连续3天早起看日出、白天连续驾车+暴走。而明天,还有本次最后一次日出的任务。早早地上床休息,希望明天的日出不要辜负我们早起的努力。 |
Day 6: 早晚有惊喜 Jasper - Edmonton - Yellowknife今天的首要任务是下午3点半前赶到Edmonton机场,从这里乘机前往北方极光小镇Yellowknife。路途还是比较遥远,然而为了充分利用我在Jasper所剩不多的时间,我们绝不会浪费每一个日出的机会。 今天的驾驶路线,将近400公里的路程。 连续第四天,和老爹定了清早的闹钟,抹黑起床,奔赴日出现场。觉得每次假期我的睡眠要比工作的时候好不了多少 Jasper小镇附近,最佳和最方便日出观赏地应该是Patricia Lake和Pyramid Lake两个湖泊,距离Jasper的距离都在15分钟车程左右,而且拍摄机位都面向西侧,日出的时候山体是顺光的。 两个湖中,Patricia要更顺路一些,我们先是在湖边的一片居民区中摸索着停了车,打算去看下景色如何,再决定是否要去隔壁的Pyramid Lake比较一下,毕竟二者之间也只有三四分钟车程。顺便说一下,Patricia Lake附近没有明显的游客停车场,附近是一个有很多小房子的居民区,停车的时候要注意不要侵犯居民个人领地,此外日出时分也要注意不要太过喧哗、影响居民起居,毕竟在北美住过四年,我是深切体会过北美民房的墙壁多么薄、隔音多么差。 我们的车子停在Patricia Lake的一个木制小码头旁边,很多摄影爱好者已经在这里摆好了三脚架,占好了机位。天已经蒙蒙亮了起来,东方已经亮起了微红的光。担心错过光线最好的时段,我建议不要继续去找其他日出机位了,于是我们在码头边找好了自己的机位,静待日出的光临。 日出前夕的Patricia Lake,镜面一般平静的湖面,加拿大国家公园的红椅子再次实力抢镜。此时如果能与心爱的人坐在这个小椅子上欣赏日出,必定是很美妙的事。不过众多聚集在这里的众多摄影爱好者们(again,大多数是国人同胞)非常心照不宣地没有踏上这个木质的码头,为的是给湖面保留一份宁静。这时候一对上海口音的老爷叔老阿姨跑了上来,老阿姨坐在椅子上一通花枝招展,姥爷叔一顿快门连拍。原本宁静的湖面泛起了一层一层的波澜,倒影完全被破坏了。摄影爱好者们只好无奈等待,几个摄影爱好者先后请他们拍好后离开码头,结果遭到了激烈的回应。眼看一场国人游客之间的冲突将在所难免,最终老阿姨老爷叔估计意识到自己势单力薄,一边抱怨一边悻悻离场。其实大家都是远渡重洋来到这里欣赏美景,应该互相宽容。摄影师们已经集体等待和忍耐了,老爷叔老阿姨是否也应该多多体谅,见好就收呢。 清晨的湖面,蒸腾起层层薄雾,宛如仙境。 日出渐进式。山尖、山体和层林一点一点被新一天的朝阳点亮,这一幕让人心中充满了宁静与喜悦。 Patricia湖的尽头,金黄的秋叶披上蒙蒙的薄纱,如梦似幻。 太阳刚刚爬上天空,此时湖面薄雾散尽,呈现出完美的倒影。 湖边小径散布着周围居民的房子,坐拥森林湖景。这一栋算是比较豪华和精致的,估计已经被房东当做B&B出租了。其他居民的房子非常朴实,有些甚至只有一层六七十平米的样子。 离开了刚才的码头,我们准备趁着清晨的光线去看看隔壁的Pyramid Lake。就在即将离开Patricia Lake的时候,发现了湖的北端一处观景点,山脚下的金黄色落叶林在晨光的照耀下煞是可爱。这里会不会是观看日出更好的选择呢?然而我已经没有机会去对比了。 金字塔湖 金字塔湖 金字塔湖 Pyramid Lake——金字塔湖,距离Patricia只有不到五分钟车程,甚至连背景中的山峰都是两湖共用,所以其实景色非常类似。一条小木桥连接了湖岸和湖心小岛。 金字塔湖 如果你喜欢那种湖面映衬着山峰倒影的那种景象,那么Patricia和Pyramid两个湖绝对会是你的菜。每个角度都是一副不同的画卷。与Patricia相比,Pyramid显得更大气一些,远景也更加开阔。 清晨最好的时光,献给了Jasper两处宁静的湖泊,我想我已经领略了这里最美的风景。其实Jasper还有另一个名声在外的美丽湖景——Maligne Lake玛琳湖,也曾被某些人冠以Jasper“最上镜的湖泊”之名。Maligne Lake像很多冰川湖泊一样,极为狭长。最著名的景观算是湖的中部一个叫Spirit Island精灵岛的小岛,岛心长着几颗挺拔的松树,湖水被两条山脉簇拥,颇有点挪威峡湾的韵味。先来一张网上图片大家感受下。 玛琳湖精灵岛,被很多人称为Jasper最上镜的湖泊。图片来自网络。 今天是我们在落基山脉的最后一天,下午即将奔赴Edmonton飞往Yellowknife开始加拿大之旅的后半程。原本我们是计划上午去领略一下Maligne Lake的风光,然而最终作罢,原因有以下几点: 1. 距离远,Maligne Lake的停车场距离Jasper小镇就要单程一小时的车程,算上路上可能出现修路、塞车的情况,对于下午需要赶飞机的我们来讲,时间不算宽裕。 2. 景点内交通不便,Maligne Lake最经典的位置——精灵岛,在湖的中心位置,距离停车场还要差不多10公里的距离。这里陆路不通,只能乘坐定期渡轮。渡轮每隔15分钟一班,由运营班夫镇山顶缆车、哥伦比亚冰原雪地车的Brewster公司运营,单程需要一小时时间,进一步增加了行程时间。 3. 上岛停留时间,据后来和去过精灵岛的游客们了解,任意时间内湖上只会有两艘渡轮在运行,一去一回;上岛之后,只有15分钟时间观光,必须要乘本班游船返回,不能等候下一班船的到来,拍摄时间太有限。 Maligne Lake Cruise渡轮的预定信息在下面网址可以找到,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参考。 http://www.brewster.ca/attractions-sightseeing/maligne-lake-cruise/ 综上所述,我们只能放弃了Magline Lake,早早踏上了开往Edmonton机场的路。老爹对于错过了一个如此鼎鼎大名的湖泊而有些耿耿于怀,然而后面的经历即将证明,这个割舍是多么的正确。 即将驶出Jasper国家公园时用手机拍下的景色。不得不说,几天的加拿大之行已经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审美标准,否则如果第一天就见到这样的景致,怕是已经要尖叫出来了。 再见,落基山脉,你好,北方小镇。 |
一路将近4小时的自驾赶到了Edmonton机场,迅速还车,时间还算充裕。Edmonton作为Alberta省的首府,它的机场却并不是一个很好逛的机场,没有太多的特色店铺,从拍飞机的角度也没有太多值得惊喜的货色。于是我们随便吃了点快餐,慢慢悠悠地坐等飞机起飞。 Yellowknife尽管身为西北领地地区(Northwestern Territories,相当于省级行政区)的首府,大小是个省会,然而加拿大的省级行政区中但分叫Territory而不叫province(省)的,大多是靠近北极圈、人烟稀少、经济也不发达的荒凉地区。相应地,飞往Yellowknife的飞机也多是小飞机,波音737已经可以算黄刀机场的巨无霸了。除了国家最大航司Air Canada和全国性廉价航空WestJet,还有很多地区性的小航空公司专营北方各省与其他主要城市的航线。本次从Edmonton飞往Yellowknife,我选择的是一家名为First Air的地区性航空公司。除了这班飞机的时间最合适,价格也算实惠之外,作为一个航空迷,我其实是有的私心的。 我们此次乘坐的班机,有没有觉得它长得很像飞机中的短腿柯基呢。它是英国制造的Avro85,在当今的民用航空界,它可算得上是绝对的老资历。瑞士航空在今年退役了所有的Avro系列,为此还专门拍了一个暖心小视频献给这款为公司做出贡献的飞机。作为最后一款纯正英国血统的客机,它还曾经作为英国女王的座驾,1986年正是它带着女王来访中国。如今Avro年事已高,在世界各地几乎绝迹,没想到在加拿大的偏远地区它还在继续贡献余热,更没有想到有生之年有机会乘坐。今天乘坐的这架机龄已经22岁,可能比很多看帖的朋友还要大,却保养得十分整洁。 加油车、牵引车、行李车纷纷到位,这些车辆在国际航班的重型机面前往往小得微不足道,在Avro面前也显得大只起来。Avro实在太小巧,它是我乘坐过的最小的喷气机。 一侧两个小巧的发动机。在今天这个发动机大型化、连一架350吨重的777都可以被两台发动机轻而易举带上天的年代,Avro如此小巧的飞机还采用四台发动机,其实有点令人费解。不过虽然发动机数量多,而且紧邻客舱,但它反而非常安静。 迎着下午5点的阳光,我们起飞了。有没有感觉到从来没有和飞机发动机如此亲近过 机翼下方是埃德蒙顿河谷。天气预报说Yellowknife未来三天有雨雪,而阴云正是极光最大的敌人。多希望好天气能够延续到那里。 在西方廉价航空中,没有免费行李和机上餐食似乎是习以为常的行业惯例。然而FirstAir作为一家地区性小航司,不仅行李托运免费,竟然还提供了免费的火腿牛角包和沙拉,饮品还有加拿大当地产的白葡萄酒,这对于赶路的我们简直是再好不过的简餐。必须怒赞一记。 北方诸多地区是加拿大因纽特原住民的聚集地。First Air的杂志也有因纽特文的文章,这种文字看起来是不是萌萌的。 随着飞机向北飞,已经飞入了一片漫无边际的雾中。我和老爹开始为随后的天气担心起来。如果都是这样的天气,极光怕是只能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中了。 降落前的20分钟,突然拨云见日,出现了灿烂的晚霞。我们精神一震:也许有奇迹也说不定呢?下方一望无际的水体是Great Slave Lake——大奴湖,加拿大第二大、全球第十大的湖泊,也是全北美最深的湖泊。不仅面积达到24000多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湖青海湖的6倍,而且最深处深达600多米。Yellowknife正是临湖而建。 袖珍的Yellowknife机场,却是此行中地域特色最浓厚的一个机场,可爱的北极圈动物标本和因纽特民族服饰展品提醒着人们:欢迎来到极北之地。 我们的落脚之地是位于Yellowknife老城的一家民宿,Buffalo Nights B&B. 这个住处是有我时髦的老爹订的,其实他并不知道这是一家民宿,以为是普通的酒店。他在这家民宿和Yellowknife新城的一家比较新的酒店中犹豫很久,最终看重了民宿紧邻大奴湖的地点和院子里的木质观景台。民宿女主人Leone用自家车辆提供了机场接送(虽说是要花10刀)。 黄刀是个小城市,从机场到民宿也就大概是20分钟的车程。Leone给我们介绍了这里的景色和活动,还说最近几天一直都是阴天,但是现在居然放晴了,不可思议。不知道我们晚上能否有运气看到极光呢。 手机上下载了一个极光预测的软件,可以预测太阳射线的强度、所在地的云层情况和看到极光的概率。软件说,我们今天看到极光的概率不怎么样。。。 评价比较高的一个极光预测App:My Aurora Forecasts & Alerts, 信息很全面,值得推荐。 不管怎样还是要抱有希望。在民宿落了脚,安顿好行李,我和老爹来到了民宿的湖边景观台,碰碰运气。我还没发现什么,老爹就说:抬头看,有极光! 我抬头一看,一条淡淡的好似飞机尾烟的白色印记。这特么真是极光? 相信我,没错的。在芬兰看过极光的老爸信誓旦旦地说。真的极光就这样,不信你支好三脚架拍一张。 于是我将信将疑支上三脚架,对着天空中这条浅浅的印记拍了一张长曝光。 黄刀镇 这竟然,真的就是我和极光的初次相遇! 可等等,难道这么多年我看的美丽的极光照片,都是相机拍出来的效果吗?肉眼看到的极光真的这么坑爹吗? 当然了,你爹上次在芬兰就是这么被坑的。 虽然对于极光真实的样子有点失望,但是毕竟拍出来效果还是不错的。而且,从机场回B&B的路上,Leone已经说过10月份不是黄刀最佳的观赏极光的时间,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是浓云遮盖,能够看到一点点极光,我觉得已经是实属幸运。 黄刀镇 正当我满足地看着天空,我发现天空的颜色越来越浓烈,极光的流动也越来越明显。终于它看起来不再像一条飞机的尾迹,而是越来越像我们心目中的极光的样子。 上帝的灯光秀,现在开场。 像跳动的火焰。 像奔腾的河流。 像舞动的丝带。 像飘扬的旗帜。 极光从四面八方涌来,我们忙不迭地搬着三脚架,变换机位,大呼过瘾。Yellowknife,一个天气预报说连续三天阴云密布的地方,真的给了我们一个奇迹。 这个时候来自北方的光非常的亮,形状也异常漂亮,不断飞速变幻,简直不知道我已经在机械地用快门线不停地按下快门,捕捉这场视觉盛宴的一幕幕,而肉眼早已被天空吸引,不敢浪费我的目光在取景框上哪怕一秒。 这也许是这次极光我醉满意的一张,上帝用这种奇妙的方式给我们比了个心。 视线转向湖面。虽然今天是中秋节,一轮皓月当空,多少影响了天空的黑暗程度,但是极光的靓丽也不遑多让,连湖面上都反射出了极光美丽的绿色。 这场华丽无比的灯光秀持续了近两个小时,直至天上的云彩再次开始增多,绿光开始变的暗淡。我们站在夜晚的冷空气中,完全忘记了寒冷。我想,哪怕后几天在Yellowknife见不到一丝阳光,我也可以满足地离开,因为对于我来讲,这此加拿大之旅已无法比这更加圆满。 明早,我们要睡到自然醒。 |
Day 7:消磨时光与无望的等待 Yellowknife睡到自然醒,说到做到。起床一看,竟然已经上午10点半。之前已经接连很多天抹黑早起看日出,一天当中又驾车四处奔波,今天不用早起,不用赶路,看极光的任务早早地完成,朋友圈摄影大赛的照片也已经刷屏成功,哪怕是Yellowknife这个除了极光之外乏善可陈的小镇,之后几天再无极光的临幸,我也觉得我可以心满意足地离开这里。 话虽这么说,毕竟在Yellowknife还有两天半的时光,总要给自己找些事情做。查了些资料,又和房主Leone聊了两句,才发现我们来的实在不是时候。夏天的Yellowknife白昼很长,虽然不利于观赏极光,但是晚上不乏各种音乐节、美食节类的活动,而大奴湖也是游船出湖垂钓的好时节;冬天极夜漫长而天气晴朗,自是观赏极光的好时机,而白天在冰冻的湖面上也有雪地摩托、狗拉雪橇、冰钓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而10月初,夏季活动基本全部收摊,等着来年初夏再重新开张,冬季活动却因为湖面不结冰、没有积雪而进行不了,夏冬交替十分尴尬。留给我们消磨时光的最佳方式,便只有漫无目的地溜达。至少除了天空中的极光,让我们看看Yellowknife本来的样子。 这就是昨夜我们观赏极光的地方,Buffalo Nights B&B的自家观景台,面对着广阔的大奴湖的北角。 镇上的左邻右里,房子就这样依湖而建。虽然西北领地是个人口稀少、经济也不怎么发达的省份,但Yellowknife老城的房子却出人意料地整洁,有些甚至不乏一些现代的设计元素。 这些水上的彩色小房子是Yellowknife的一大特色——船屋(House boats)。这些船屋的主人大多是些收入并不高的人群,选择在水上建房是因为这样可以免收黄刀市政的土地税。即便不是富贵人家,这些小房子还是经过一番精心装扮,披上亮眼的彩妆,体面地成为了黄刀镇一道独特的风景。 这里的长椅、信箱、配电箱甚至垃圾桶,都经过了一番精心的装扮,或富有童趣,或具有创意。 公车站的电线杆当然也没在这一片艺术气息中掉队。 秋日的黄刀镇,虽然天气阴冷,但暖色的树叶让整个小镇显得格外温馨。这里的房子也不吝惜使用任何色彩。 这座袖珍多小木屋曾经是1939年多伦多银行在黄刀开的第一家支行,也由此开启了西北领地的商业银行时代。时至今日,木屋作为文物被保留下来,周围早已经是漂亮的民居。 一家水上飞机静静地停在湖面。西北领地除了大奴湖这个辽阔如海洋一般的湖泊外,还点缀着无数个星罗棋布的大小湖泊,一些村落散落在湖泊四周。由于陆路线路稀少,水上飞机就成了这里通勤的重要方式。他们还甚至有水上飞机公司,专门开设定期和包机航线。 Summit Air的Twin Otter每天早晨定期从我们的民宿门口起飞。 老城岛中心的制高点,是一个可以俯瞰大奴湖风光的观景台,这里的观景台有一个飞行员纪念碑(Pilot Monument),是为了纪念加拿大的飞行先驱早年间为开拓西北领地所做的贡献而设立。可以在地图上搜说Pilot Monument找到这个小观景台。Yellowknife老城里有很多个人画廊。这家外面摆了个因纽特土著人的石头堆小人,它也是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的吉祥物呢。 加拿大西北部,因纽特人的印记到处可见。这是当地艺术家画在岩壁上的乌鸦,因纽特文化里乌鸦是一种有灵性的鸟类。 粗旷的黑色牧马人Rubicon,即使雪天来临也不怕。 当然橙色Ram要更抢眼。 角落里的一辆福特面包车已经戴上了雪地履带,做好了入冬的准备。 慢慢沿着小街走进了Yellowknife新城。这是省公安厅附近不远的一处小公园,陈列着联合国维和部队使用过的装甲车辆,纪念在维和行动中牺牲的加拿大士兵。 特别提一句,在Yellowknife市政大楼的Visitor Center可以免费领取一张北纬60度纪念证书和一个金黄色的小刀别针(真的是“黄刀”呢),这是每个来黄刀的游客的一个小福利,而且居然是我爹告诉我的。 一天就这样漫无目的地度过,到了晚餐时分。想起大奴湖夏天也是以垂钓胜地而闻名,想必应该是有鱼可吃的。在回民宿的路上随便问了几个路人附近有没有好的鱼店,大家不约而同指向一家叫Bullock's的餐厅。于是我们便想去一探究竟。 这座其貌不扬的小木房就是Bullock's Bistro,Yellowknife为数不多的网红店,Yelp上评价高达四星半。还没进门就已经看到等待的人群,本地人、中韩游客等等络绎不绝。 Bullock's窄小的店面里挂满了各种海报、照片、食客的留言以及各种典型的搞笑英文梗。店面尺寸和日本的网红拉面店一兰相仿,总共大概只够做二三十个客人。老板娘主厨一人在忙着给大家做饭,三四个女服务生照顾整店客人。服务生告诉我们现在的客人基本都刚刚落座,可能要好等一阵才能轮到我们。于是我们在这个狭小的店面里站着等了差不多20分钟,果然大家都没有吃完要走的迹象。于是我试探性地找了个服务生问了下可不可以照一张小店的桌子,我们找个不碍事的角落坐下就好。没想到这个服务生面带客气地甩下一句把我噎住的话:“I'm afraid you can't. Our building is designed to house 35 people, so technically you guys shouldn't even be standing here.”(恐怕不行,我们的房子只能装35个人,所以其实你们现在都不应该呆在这儿)。听了这句话我大为不爽,拉着老爹扭头就走。就算晚餐只是随便吃点饼干泡面,我也不想在这里吃了。 这一天略显平淡的结束了。天空的阴云整天没有散去过,晚上的极光看来也不会光临。看来,又是可以好好睡觉的一天。 |
Day 8:继续消磨时光和无望的等待 Yellowknife起床之后,发现天气依旧没有任何差别,阴云密布,不见一丝阳光。这下我是真的做好了无法再次见到极光的准备。白天照例没有特别的事情,和Leone聊起昨天在Bullock's的遭遇,她觉得很惊讶,因为至少她所知道的Bullock's老板是很好的人,客人们对食物的味道和用餐体验的评价也都一贯不错,也许只是昨天的服务生大姨妈光临心情不好呢。听了她的建议,我有点动摇要不要给这家所谓的网红店第二次机会。于是我们拨通了电话,提前预定了今天下午的座位。 真是有点犯贱呢,挂下电话我默默心想。既然已经做了预定,那么希望它不要让我第二次失望。 由于黄刀镇很小,昨天已经徒步把老城和新城逛了个差不厘,今天就选择了Prince of Wales Northern Heritage Centre(威尔士亲王北方遗迹馆),是西北领地最大的博物馆,陈列了很多这里的自然和原住民历史相关展品。 今天的天气,阴风怒号,博物馆外面飘扬着西北领地每个市和地区的旗帜,这其中很多旗帜设计的都像是幼儿园小朋友的涂写作品,看来西北领地人民的文化水平十分捉急。 因纽特人历史上各个族系所居住的地理位置。 自然环境部分陈列的加拿大北部的极地动物标本,惟妙惟肖。 当地因纽特居民的一些手工玩偶和衣物,这些展品都是由当地居民捐赠给博物馆,很多展品还保留着具体的捐献者的名字。 一架1920年代的老式雪上飞机。在西北领地还是一片陆路不通的荒地时,飞机的出现为这里的开发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本馆的镇馆之宝,因纽特传统鹿皮船。这艘船是现代的因纽特人在七八十年代所做的,这项技艺当时也正在逐渐失传。这艘船的旁边还有当时拍摄的纪录片《The Last Skin Boat》在滚动播出。希望这项传统技艺可以一直传承下去。 博物馆里还有不少关于西北领地的科技发展、自然地貌和历史文化的展品,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在这里逛两个小时,还是能够对这个地区和这里的人民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 从新城走回老城,正好赶上了Bullock's的预约时间。今天的服务生态度还算好,虽然一个人忙于应付四五桌客人,至少还是面带微笑地跟我们开着玩笑。 对于这样一个坐落在简易小木屋里的餐厅,这里的消费可真是不便宜。要知道露易丝湖畔的城堡酒店那家有着无敌湖景的餐厅,主菜也就不过一份30多加元,这里的湖鱼居然卖到一份30多甚至40加元。然而餐厅里的气味又实在很诱人,于是我们就点了一份Pickerel(烤梭鱼)和一份菜单上没有的当日特供炸白鱼。 老板娘兼主厨,一人负责全店伙食。我看着她做出的香喷喷的烤鱼,便问她这是菜单上的哪一种。她头也不回地说“Wait until I'm done with this batch of fish"(等我把这批鱼烤完)。忙忙叨叨出了锅,她转过身来笑盈盈地回答我的问题。 想让服务生推荐一款当地啤酒,服务生说西北领地并没有什么瓶装啤酒,倒是有隔壁的育空省产的一种味道苦烈的Stout黑啤,名为Midnight Sun。午夜之阳,这么矛盾的一个名字,然后我才想到这里是北极圈,夏天的时候,真的是半夜的时候太阳还挂在天上的呢。这款啤酒有着浓浓的苦咖啡味,非常对我的重口味。 我们的食物出锅了,分量大的惊人,一块鱼感觉就已经超过了一斤重,绝对有露易丝湖城堡酒店的主菜两倍的份量。原来这个价格不菲的餐厅,走的是豪放路线。至于你们最关心的味道——我是吃到第一口烤鱼的时候就被这个味道征服了。酱汁的味道非常独特,而鱼肉也是非常的鲜嫩。不过北美烤鱼烤肉的一个共性就是肉不入味,酱汁的味道集中在烤的微焦的这层外壳上,里层的肉还是白花花的原味嫩肉,一定要一起吃才最美味。老爹的炸白鱼,吃起来也非常的过瘾,不过鱼本身的味道有点被油炸的香味抢了戏,还是更喜欢我的烤梭鱼。另外,白人吃鱼是不会吐刺的,这也是欧美国家食用海鱼远多于淡水鱼的原因。而这里的鱼也已经把刺剔干净,可以放心大口享用。 这顿饭吃的心满意足,算是我们自无敌湖景餐厅以来吃的最舒心的一顿饭,之前对Bullock's的不快也一扫而光。我们吃完,老板娘似乎也刚刚做完手头的一波,稍稍有了一些喘息之机。老爹跟她说,在我们中国开店,手艺好到这个份上,肯定要扩充店面、招兵买马开分店了。老板娘说,“Here we'd like to keep it simple". 简单点,坚持自己亲自下厨,虽然辛苦,也只不过做做小本生意,却能让顾客和自己的内心得到最大的满足。 Bullock's坐落在飞行员纪念碑的小山脚下。吃完这顿令人心满意足的晚餐,出门后突然发现天气似乎晴朗了起来,厚厚的云层里露出了湛蓝的缝隙。于是我们再次登上山顶观景台,用手机记录下了日落时分的大奴湖美景。 飞行员纪念碑本尊,看来黄刀对航空的感情十分深厚。 夕阳和秋天的颜色叠加在一起,一切都是那么温暖。 日落时分的大奴湖全景。 今晚是我们在黄刀的最后一晚,也是此行观赏极光的最后一个机会。Aurora App显示今晚的太阳射线活动甚至比在黄刀落地的第一晚还要强烈,只要天公作美,乌云散尽,我们一定能欣赏到更加美丽的极光。然而好景不长,太阳落山不久,乌云再次袭来。不甘放弃机会的我们等到半夜12点,此后每隔一小时定了一次闹钟,起床观察天气有没有好转,一直到夜里四点钟。然而每一次的结果都仍然是失望,终于我们也放弃了后面的努力,安心地回去睡觉了。 明天,我们就将离开Yellowknife,但至少我们见过了极光绚烂的样子。 |
Day 9 好久不见的初次相见 Yellowknife-Vancouver懒悠悠地从床上爬起来,打开卧室对着大奴湖的百叶窗,外面的天色依旧是熟悉的阴云密布。 Yellowknife,这里的天空给了我们两个小时的惊艳,之后的三天便高开低走,直到我们离开的那天。 这么想来难免有些消极和失落,毕竟在这次不长的假期里,我们专门预留了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这里,就是为了一睹极光的风采。其实我们并没有理由失落,毕竟十月本就是这里极光最不活跃和天气最阴霾的月份;又毕竟就算是传统的极光旺季里因为还有多少人专程赶来却最终失望而归。也许如果我们第一晚目睹的绚烂极光出现在第三晚,便会让我们有一种先抑后扬、辛苦等待最终换来了幸福结局的欣快感。 人有时候不正是这样,总是想要的更多,便让自己变得不快乐,其实自己一开始想要的早已一直拥有。 天上的层云散开了一点缝隙,秋日的暖阳从云层上散射下来,黄刀小镇展露出了我们没见过的颜色。 好似银杏叶的黄色树叶在阳光的映射下变成了灿烂的金色,透露着浓浓秋意。 这头驯鹿是民宿男主人Clem之前打猎的战利品。他昨天又带着儿子去捕捉野牛(bison),听说又有收获。加拿大人在西北领地可以考取狩猎执照,并且按照法律规定的数量和大小,每年合法猎杀一定数量的动物。这里的餐桌上也经常出现驯鹿、野牛这种野味。Clem说他们一般一冬天也就打上两头野牛,便已经足够自家和分发给朋友亲戚,再多了就会浪费食物。猎杀动物看似残忍,但有了法律的规范,至少不至于过度滥杀,而猎物的肉喂饱了几个家庭,猎物的骨头也变成了花园中的工艺品,也算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下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吧。 天空的云层又散开了一点,岸边的小房子们也可以沐浴久违的暖光。 仔细看了看脚下,才发现民宿坐落的这块湖边岩壁上,缝隙里长者各种鲜嫩的多肉植物和彩色浆果,这些在城市里需要花钱买回家盆栽的宝贝,在这里装点着一座无心插柳的纯天然花园。 还有我这辈子见过的最小的松树苗,它顽强地从石头缝里钻出来,尽管还没有我的腰高,却已经结出了松果。也许在前几天大山大川的视觉冲击下,我们也忽略了很多这样微小但美好的细节吧。 第一次看到B&B的客厅充满了阳光。这就是我们印象里一个温馨而朴素的北美家庭。谢谢你们让我们看到了天空的奇迹,体验了一个秋日里温暖的Yellowknife。 从民宿打点好行装,15分钟车程后来到了黄刀机场,准备转机Edmonton去到我们本次加拿大之行的最后一站——温哥华。黄刀的航班大多都要先飞往Edmonton或Calgary两个艾伯塔省的大城市,接下来再转飞起他地方。 加航在这里最大的飞机也不过是小螺旋桨Q400,应该也是飞往卡尔加里。 我们所乘坐的WestJet 737,在黄刀机场已经算是巨无霸一般的存在。 北方的小航司再次让我激动了一次——机龄33年的737-200。曾经有很多北方小航司运营这款古董机往返在北极圈小镇的土跑道上,如今只有很少一部分还在坚持飞行。这次加拿大之行附带的飞机观察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最后看一眼晴空下的Great Slave Lake。再见,黄刀。 最后一站,温哥华,这个我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说熟悉,是因为早在8年前大学本科交换项目的时候,我就曾经从洛杉矶两次奔赴温哥华探望当时长期异地恋、在温哥华附近城市读高中的女朋友(现在的老婆大人),而三年前最后离开美国的时候,也是经温哥华转机回到了北京。说陌生,是因为8年前还不懂真正的旅行,一次跑到温哥华只是为了和老婆大人周末看看电影逛逛街,一次只是为了中转去附近的Victoria(英属哥伦比亚省会)。其实我从未好好了解温哥华这座城市,倒也一直没有激发太多兴趣。毕竟,虽然一直被封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可是这些有着相似名号的城市——包括墨尔本,包括奥克兰——都有着相似的特点:临海,干净,环境好,城市干净,却缺乏自己独立的性格。也许作为一个长期的归宿,它们是完美的家园,但作为一个旅行的目的地,它们却缺乏哪种令人记忆深刻的冲击力。也许,这次短短36小时,是我重新认识和了解温哥华的机会。 两程航班加上转机时间,落地温哥华的时候已经接近下午六点。这里的阳光正好。 温哥华 这最后一张,稀疏的高楼、广阔的底层建筑和背景中的山,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最熟悉的洛杉矶。当然温哥华的环境恐怕是要让洛杉矶羡慕不已了。 我们这此在温哥华停留两晚选住的是温哥华香格里拉,也终于又机会兑换一下之前出差加班一整年在香格里拉攒下的积分。香格里拉在温哥华Downtown地区,临近最著名的室内公园Stanley Park,从机场到Downtown大约15公里,而且大部分路程是沿着Granville一条街直走,记得不要给出租车司机绕路到机会。 必须赞一记温哥华香记,秉承国内香记一贯的热情洋溢风格,前台小姐姐一直微笑着介绍各项服务、办理手续。而且由于香记诞生于亚洲文化,出自华人企业家之手,这里的装修也具有浓浓的中国风,让浸淫在北美文化多日的我们感受到一丝思乡之情。 酒店所在的建筑——201米高的Living Shangri-La是全温哥华的最高楼,但一层Lobby恐怕是所有香记中最小的,这里和一家香记旗下的高档公寓共用一栋楼和一个门厅,高层电梯通往公寓,底层电梯通往酒店。 酒店准备了暖心的巧克力和卡片,还有好多晚上用的零食和葡萄酒。 安顿好行李,到了外出觅食时间。温哥华作为加国第三大城市和西海岸的经济文化中心,文化的多元性丝毫不输给加州。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正宗的各地美食。享用了多日北美风味,我们决定换个日本拉面温暖一下亚洲胃,顺路走到温哥华夜生活的中心——Gastown(煤气镇)。 按照Yelp推荐,我们选择了这家叫Ya Ya Yah的拉面店,从装潢到面的味道都非常正宗,黑汤非常浓郁,暖心暖胃。当然,连服务生小姐姐的日本口音也十分正宗,沟通有些困难,小姐姐上错了好几次菜,但是冲着个味道,也值得给个好评。 从香格里拉走到煤气镇来回是大约4-5公里的路程,可以作为晚上轻松的散步。 Gastown的得名其实和煤气没有太多关系,而是因为一个英国的水手John Deighton(绰号叫“Gassy”),他在1867年在这里建了第一个酒吧,后来这一带随着港口贸易和铁路的修建而日渐繁华,也就成了温哥华最早的发源地。Gastown也就为了纪念这个地区的先驱者而命名。今天的Gastown是温哥华夜生活的聚集地,各种文艺的酒吧和店面琳琅满目,街道也用了很多彩灯装扮,十分浪漫。 这座灯火辉煌的建筑是修建于1914年的Waterfront Station,集火车站、轮渡码头、地铁站为一体,里面还有不少的店铺和食肆,当然我还是对它漂亮的外观更感兴趣。 站内的欧式廊柱和拱门也是非常高端大气。 煤气镇 煤气镇 Waterfront Station向东一点点就进入了Gastown的范围。这里的建筑都非常精巧,街灯也经过精心布置,即使不进去喝酒只是看看街景,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这个顶上有个飞碟一样的旋转餐厅的建筑是温哥华老牌地标、146米高的Harbour Centre,在各种明信片上经常代表温哥华出镜。 特别交代一下这座钟,就是Gastown最有名的蒸汽钟,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大钟高达两米,重达两吨,由地下的蒸汽管接通蒸汽定时喷气运行,用蒸汽作动力,每隔15分钟就会喷出滚滚蒸汽,整点的时候还会奏出美妙的音乐,它也被认为是煤气镇的中心点。这座钟的地址是:305 Water Street Vancouver, BC V6B 1B2。 作为一个如此繁华、游人聚集的街区,Gastown的地上居然只有落叶,没有任何垃圾,不得不佩服加拿大在城市环境卫生方面比美国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这天正值加拿大的感恩节长周末,但是Gastown也并没有拥挤不堪。繁华生动而又不失秩序。 纽约的熨斗楼在温哥华找到了他的小兄弟,这也是温哥华旅游明信片上常见的地标。 这座雕像就是Gassy Deighton本尊,煤气镇得名的缘由。 街头偶遇一辆老爷车。 煤气镇走回酒店的路上,这是一座名为Vancouver Block的高档公寓。 夜晚的温哥华艺术馆。 煤气镇 哪怕出了煤气镇,温哥华的浪漫气息也依然在蔓延。 走回酒店,看着刚刚拍到的夜景照片,不由得觉得这才是温哥华这座城市给我的真正第一印象,充满了文艺的格调。明天,我们在加拿大的最后一天,我们要抓紧机会好好看看这座世界最宜居的城市。 |
Day 10:一日漫游 Vancouver今天是我们本次加拿大之行真正意义上的最后一天,而这一天我们留给了温哥华,这个世上最宜居的城市。温哥华以城市和自然的融洽结合而著称,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离市中心不远的斯坦利公园(Stanley Park)。公园临湾而建,里面既有精致的园林花卉,也有土生土长的参天大树。来过两次温哥华却从未涉足过Stanley Park,这次我们当然要去一睹究竟。 早餐就在温哥华香格里拉的The Market餐厅。这里的早餐不是一般五星级餐厅的自助,而是有一份固定的菜单,可以选择各种西式或者中式早点。琳琅满目的菜单看得我们甚是纠结,感觉每一样都想试试。看着选择恐惧症的我们,酒店服务生非常善意地走近提醒:其实你们想点多少份都可以的,如果你们想多试几样,也可以每样点半份。 哦,原来是这样,早说啊,那么这个,这个,还有这个,这三个不要,剩下的一样给我来一份。 Egg Benedict 广式点心 接着又搞了各种面包吐司果昔……毕竟要暴走一天呢,早餐不认真吃怎么行。 预先透露一下今天的行程,从酒店出发绕了大半个Stanley Park,走回酒店稍事休息由跑去Granville Island拍夜景、吃晚餐,交通完全靠走,总共行程大概17公里,也算是消耗消耗热量。 温哥华干净整洁的街道,比起脏乱差的LA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终于,在本次枫叶国之行就要结束的时候,看到了加拿大最标志性的枫叶。这真的是近10天以来第一次看到枫叶啊!虽然只是再普通不过的捷径,此刻也忍不住要拍拍拍了。 沿街走到了海湾,便是Coal Harbour游艇码头。这里有各种豪华游艇和帆船停泊在岸边,岸上便是高档公寓。说温哥华是富人天堂,一点不假。 Coal Harbour的高档公寓。犹记当年见惯了LA低矮破旧的民房,第一次来到温哥华见到高层公寓的时候,恍然间以为自己回到了国内的高尚社区。当然,这样的周边环境,在国内当今的房价下要多少钱才能买到呢?恰巧有准备移民的朋友研究了一下,温哥华的中等偏上房型,房价已经接近10万人民币每平米,直逼帝都北京,然而人家的环境可是碾压北京100次。 Coal Harbour的另一侧的高档公寓,楼下便是郁郁青青的草地,野生的加拿大鹅在这里停留栖息。对,这就是你们买的Canada Goose品牌羽绒服所命名的那种鸟。 即便走得很接近,他们也我行我素,闲庭信步。人和自然的融洽相处,在温哥华是一种常态。 沿着海外继续向西,便不知不觉走入了Stanley Park的地界。这座英伦风格的岸边小楼,是温哥华的赛艇俱乐部,想必也都是富家子弟才会参加的高大上社团。 Stanley Park尽管距离温哥华市中心仅一步之遥,却保留了这里最原始的自然环境与地貌。公园里满是苍松翠柏,很多树木树干粗得两个人都无法抱过来,看上去至少也有几百年的年龄。大概是当时的拓荒者富有先见之明,保留了这样一块原始自然的地方给未来的繁华都市吧。 野餐的人们和前来拣食的鸟儿,好像熟识的朋友般自然。红叶带来的丝丝秋意,这才是加拿大应有的模样。 公园临近海湾建起了长长的防波堤,也就是温哥华海墙(Vancouver Seawall)。出了保卫公园领地免受海浪侵袭,海墙也是一条环境优美的临海步道。在这里散步或骑单车,都非常惬意。公园的设计者还别有用心地将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分开,不管是哪种出行方式都可以从容享受这里的美景。 沿着海墙继续向公园的西北走去,便会看到这座绿松石色的大桥——便是Lions Gate Bridge狮门大桥。这座大桥连接温哥华市内与海峡北部的西温哥华及北温哥华,它的名字和形态都与举世闻名的旧金山金门大桥有一份相似,而它的启用时间——1938年,也和金门大桥属于同一时代的远房兄弟。大约正式因为这样的相似,狮门大桥才选择了和金门大桥截然不同的绿松石色,以显示自己作为温哥华地标的独特。 温哥华市政提供的公用单车,以前在多伦多也见过类似的服务,杭州的朋友们应该不会陌生。当时觉得市政提供的单车只要刷市民公交卡就可以使用,甚是方便环保,当然现在和国内的摩拜、OFO相比,它就显得传统而老派了。 当然在这么经典的地方是要到此一游的了。 原本天气预报说要阴天下雨,结果风和日丽,有游艇的富贵人家也不会放弃这个出海欣赏温哥华湾美景的好机会。 对岸的城市就是温哥华地区的富人聚集地——西温哥华。相比半山的豪宅在夜晚远眺对岸温哥华市区的繁华灯火,会是非常惬意的吧。 |
斯坦利公园 这块顶上长着树的奇异岩石也算是Vancouver Seawall边的一个著名地标了。 斯坦利公园 斯坦利公园 Stanley Park的东北角,也是整个温哥华市的东北角。这里有舒适的沙滩,可以眺望远处的海湾。海湾看似开阔,其实从地图上看不过是狭窄得像河流一样。温哥华附近的海湾狭长而蜿蜒,各种短途飞机和渡轮就担当起了温哥华到周边各个城市的运输使命。 斯坦利公园 海滩不远处的一家餐厅,明媚的玻璃房顶和落地窗可以让食客最大限度地享受优美的自然环境。可惜赶上了温哥华周末和半个月以来最好的天气,中午的餐厅早已人满为患,只好作罢。 斯坦利公园 斯坦利公园 斯坦利公园 不走寻常路的我们没有选择继续沿着Vancouver Seawall沿海而行,而是选了一条穿过斯坦利公园中心的林间小径。这条路两边有着上百年的参天大树、各种苍松翠柏,让人很难置信这样清幽的自然环境竟然是在一个国际大都市的中心。十月初的温哥华明媚而温暖,只有一些树木的叶子尖部能看出一丝淡淡地秋意。 这次Stanley Park半日游,我们并没有执意去看最出名的原住民图腾,只是沿着公园虽易闲逛,但就是这样的走走停停,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温哥华这座宜居城市的幸福感。不用离开城市太远,只需要一个天气晴好的周末,就可以如此亲近自然,美妙的环境和繁华的城市互不干涉却又相辅相成。这样的城市,哪怕没有世贸中心或是埃菲尔铁塔这样惊天动地的地标,又有谁会不爱呢。 斯坦利公园 走出斯坦利公园的时候,街边的一个高档住宅楼前面的人行道上,两行枫树被秋风染成了淡淡地红色。终于在枫叶国的最后一天,我们见到了秋天最美的红叶。 斯坦利公园 斯坦利公园 斯坦利公园 再往前几步,这里的枫叶红得如此炽烈。虽然不如加东那般层林尽染,在温哥华这座精致的城市中也算是一叶知秋。这也许是我们这此近乎完美的枫叶国之旅中最后的一个点睛之笔吧。 斯坦利公园 即兴地掏出护照,夹一片枫叶带回来作为纪念,当然也就有了这样一张Instagram风的照片。 |
Day 11:Homecoming(彩蛋+后记)清晨六点,闹钟准时响起。再过几个小时,我们就要踏上返回北京的航班。 我的假期马上就要结束了,而经历了三天的感恩节小长假之后,温哥华也要重新投入繁忙之中。 机场的候机楼里摆着加航的骄傲——最新复古涂装的787 Dreamliner。不知道今天临别时是否有幸见到呢? 原来你一直在这里。 今天的温哥华没有了昨天的晴空万里。阴翳之下,让我最后看一眼海另一边的这片土地。 在回程的航班上,我再次舍弃了走廊位的方便,选择了靠窗位,一来是因为加航777-300ER第59排靠窗位间隔比较大的特殊福利(开篇有具体介绍),二来也为了最后欣赏一下沿途的美景。果然,我没有失望。 加拿大和阿拉斯加边境上连绵的峡湾 白雪皑皑的山峰和碧蓝的冰川湖 进入阿拉斯加的领空,从高山上流入海湾的冰舌 阿拉斯加州府朱诺附近的巨大冰川,像是一条宽广的高速公路,一直通向视线尽头 越过白令海峡之后的西伯利亚,冻土之上蜿蜒的冰河 荒芜的蒙古高原上棉花糖一般的云朵 后记 这一路上的每一帧画面,无论是巍峨的高山、秀美的湖泊、宁静的海港或是繁华的城市,都是这个世界给我们的最佳馈赠。回到熟悉的家乡,又要再一次面对雾霾和拥堵之下现实的生活压力,然而我很庆幸偶尔能有机会放下脚步,亲身去体会这个世界给我们的恩赐,让自己能够心存感激和期盼地继续生活露易丝湖 最后要给我本次旅途的搭档点个赞。除去儿时跟屁虫一样被父母带去旅游的经历,出国留学多年后第一次认真地跟老爹旅行应该是2011年毕业时的美西之行。那个时候的我还对摄影一窍不通,老爹送我一台他淘汰掉的旧单反,自此给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正是这台相机让我对旅行、对世界上瘾。几年以来,工作的繁忙使得我并没有机会和老爹一起走南闯北,我在美国忙里偷闲探索这片土地的时候,他自己在新疆西藏欧洲浪迹天涯。终于五年之后我们又有机会一起拿上相机去旅行的时候,我们两个的头发貌似都比前几年少了一些。尽管如此,那种父子齐上阵查机位、轮流开车、一起等日出一起等夕阳的日子,就像是回到了几年前的毕业旅行,让我们都觉得自己年轻了一点。毕竟世界还那么大,以后何不一起去看看? |